top of page
部落格: Blog2
大可文章集
© 版權所有,谢绝下载
搜尋
媒体采访
朱大可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的表达
2022年3月30日讀畢需時 9 分鐘
信息时报:忏悔与怀疑——80年代的精神遗产
2016年10月04日 信息时报记者:陈川 成长的秘密摇篮 记者:在《记忆的红皮书》中,你说自己“精神的摇篮是光华四射的七十年代”,而不是“平庸的大学期80年代”。70年代的阅读经历给你奠定了怎样的知识结构? 朱大可:这是对文革早期抄家残余物资的重新占有和传播。那些书籍都是...
2022年3月17日讀畢需時 12 分鐘
财经时报访谈:一个文化钳工的日常作业
2007年07月08日 06:10 财经时报访谈朱大可:一个文化钳工的日常作业 “其实我40岁就知天命了。我是很有争议的人,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争议是最好的状态。没有争议才是不正常的。我为下个世纪写作,因为历史是最好的评判者。” 财经时报记者 吴怀尧...
2022年3月17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新周刊访谈:向亲爱的刻奇分子致敬
新周刊422期 |02/10/2017 记者:张丁歌 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剧照 《新周刊》:关于刻奇的词源,有人说,“刻奇”来自维也纳俚语Verkitschen(意即廉价),也有人认为来自英语Sketch (素描)。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刻奇”源于德国慕尼黑方言Kitsche...
2022年3月1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南都周刊访谈:小说家没有为历史守贞的义务
2007年11月16日16:15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记者 谢海涛 实习生 刘颖 杨婧 访谈嘉宾 朱大可 文化批评家,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在我的视野里,许多文化英雄都是被蓄意拔高的,他们的弱点和性格多样性被掩盖起来,由此构成单一的意识形态神话。适度的批评性的戏说...
2022年3月17日讀畢需時 8 分鐘
中国新闻周刊:朱大可变形记
2018-08-21 07:06 关键词:#神话 #文学 #小说 记者:毛翊君 黑色的飞机追着朱大可,他在大地上奔逃。父母叫醒了他,他才知道自己是在床上跑,绕着黑暗里的床沿,一圈又一圈,就是没有掉下去。 那时候他两岁,但梦和现实的记忆是清晰的,他很肯定。...
2022年3月17日讀畢需時 8 分鐘
人物周刊:神话是中国人的心灵避难所
人物2017-11-24 09:10分享 https://cul.qq.com/a/20171124/009705.htm [摘要]在一个虚拟的数码时空里,通过一个宏大的神话故事,人超越了他在现实中的限定性,从一个普通人转变为无所不能的英雄。这就是神话的心理意义。...
2022年3月17日讀畢需時 16 分鐘
上海采风访谈:从“乌托邦”到“谜托邦”
2017-02-10 21:03 https://www.sohu.com/a/125974423_488478 朱大可 此次的采访约在早上10点、浦东的一处餐厅。9点40分,当我还挤在地铁上,即将到达约定的采访地点时,朱大可已经到了,找了一处相对安静的地方,并微信发来一张...
2022年3月17日讀畢需時 9 分鐘
牛津中国论坛专访:一个“异乡人”的“神话财富”
https://mp.weixin.qq.com/s/5qL_4eJn-UwhUihVyHWWTg 原创 牛津中国论坛 OCF论坛 2021-10-31 16:10 01 嘉宾简介 朱大可 教授 朱大可,同济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小说和随笔作家,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博士,...
2022年3月17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羊城晚报热点 | 朱大可:突破“文艺批评”,走向文化批评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小攀 自8月15日以来,羊城晚报组织“新文艺评论”系列专题报道,就何谓“新文艺评论”、新媒介环境下如何开展文艺评论等问题展开讨论,几位专家学者已相继发表看法。 日前,著名文化批评学者朱大可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认为,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已经到了全新转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