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部落格: Blog2


Dake Article Collection
© Copyright

Search
all articles

人物周刊:神话是中国人的心灵避难所
人物2017-11-24 09:10分享 https://cul.qq.com/a/20171124/009705.htm [摘要]在一个虚拟的数码时空里,通过一个宏大的神话故事,人超越了他在现实中的限定性,从一个普通人转变为无所不能的英雄。这就是神话的心理意义。...
Aug 26, 20228 min read

中国新闻周刊:朱大可变形记
2018-08-21 07:06 关键词:#神话 #文学 #小说 记者:毛翊君 黑色的飞机追着朱大可,他在大地上奔逃。父母叫醒了他,他才知道自己是在床上跑,绕着黑暗里的床沿,一圈又一圈,就是没有掉下去。 那时候他两岁,但梦和现实的记忆是清晰的,他很肯定。...
Aug 26, 20228 min read

南都周刊访谈:小说家没有为历史守贞的义务
2007年11月16日16:15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记者 谢海涛 实习生 刘颖 杨婧 访谈嘉宾 朱大可 文化批评家,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在我的视野里,许多文化英雄都是被蓄意拔高的,他们的弱点和性格多样性被掩盖起来,由此构成单一的意识形态神话。适度的批评性的戏说...
Aug 26, 20224 min read

新周刊访谈:向亲爱的刻奇分子致敬
新周刊422期 |02/10/2017 记者:张丁歌 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剧照 《新周刊》:关于刻奇的词源,有人说,“刻奇”来自维也纳俚语Verkitschen(意即廉价),也有人认为来自英语Sketch (素描)。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刻奇”源于德国慕尼黑方言Kitsche...
Aug 26, 20227 min read

财经时报访谈:一个文化钳工的日常作业
2007年07月08日 06:10 财经时报访谈朱大可:一个文化钳工的日常作业 “其实我40岁就知天命了。我是很有争议的人,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争议是最好的状态。没有争议才是不正常的。我为下个世纪写作,因为历史是最好的评判者。” 财经时报记者 吴怀尧...
Aug 26, 202212 min read

莎拉:一枚沉默的火焰
住在隔壁公寓里的莎拉,是我在澳洲所结识的第三个西方女人。她是那种典型的地中海人:卷曲的黑发、晒成古铜色的皮肤、忧伤的大眼和柔细的腰肢。我们通常在楼梯上相遇,彼此说一声你好,双方的交往仅此而已。但有一天,她突然来敲我的房门,想约我去英皇十字街喝咖啡。我猜她或许刚失了男人,需要...
Aug 26, 20223 min read

越过上帝的废墟
衡山路上的国际礼拜堂是我童年最神往的地点之一。它的大屋顶引发了我和伙伴们的无限敬畏。它是那种英格兰式公社大屋的无限放大。黄昏时分降临了,乌鸦和燕子在上面盘旋,发出凄凉的呼叫。日光软弱地跌落在那些破裂的瓦片上。在那一刻,整个城市都沉入了无言的忧伤。...
Aug 26, 20223 min rea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