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西的民众正在庆祝兔年的到来。
在全球超过十亿人正在庆祝农历新年之际,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因在一则网络帖子中使用“Korean Lunar New Year”(韩国阴历/农历新年)而引发争议。
“与我们一起庆祝韩国农历新年,欣赏新罗乐团的神奇表演。”大英博物馆推特账号在一篇1月12日发布的活动预告中写道。
这则帖子的截图周五(1月20日)在被一位网络博主分享到了中国社交媒体后,仿佛点燃了火药桶。很多中国网民质疑大英博物馆将源自中国的农历年冠以“韩国”是在“盗用文化”。
“还我中国新年!”一名网友评论道。
“明明就是采纳中国传统历法却非要冠上自己国家的名字不就是偷窃?”另一名网友质疑道。
大英博物馆大门
据报道,一些中国留学生周五(1月20日)前往大英博物馆,向路人“正名”农历新年源自中国的历史。
农历新年又称春节或阴历新年,源自以农历计算的中国传统节日,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也普遍庆祝该节日。
不过,也有一些网友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农历新年本来就是很多国家一起庆祝。这个活动是韩国乐团的活动,所以加上韩国自然也没什么问题,就像圣诞节也有俄罗斯的圣诞节和美国的圣诞节,”一名网友写道。
活动介绍称,这场庆祝农历新年的活动主要包括韩国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以及韩国馆馆长的讲解。
据报道,该活动由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赞助。
在如潮水般的批评涌入大英博物馆的社交媒体账号后,该帖子目前已被移除。链接到大英博物馆官网的页面也显示无法访问。不过,韩国媒体报道称,大英博物馆如期举行了该活动。
大英博物馆对BBC说,该活动是一场韩国音乐和舞蹈表演,旨在“呈现韩国的农历新年庆祝传统”。
“我们与英国和国际观众一起庆祝中国新年,包括在博物馆内与当地社区举行活动,并在我们的网络平台上传递对这一年更广泛的美好祝愿。”一位发言人表示。
农历新年的名称之争
在大英博物馆的此次事件背后,是网络上日益引发争议的农历新年的“名称归属权之争”,其中包括这个传统节日在英语中该被称作“Lunar New Year”,还是“Chinese New Year”?
“Lunar New Year”直译为“阴历新年”,一般也被用来指代“农历新年”,而“Chinese New Year”则意为“中国新年”。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在很多人眼中这两个词却有着天壤之别。
香港民众购买农历新年的装饰。
本月早些时候,迪士尼度假区(Disneyland Resort)在推特上发文,欢迎民众在农历新年期间前来迪士尼品尝独特美食。但由于它使用了“Lunar New Year”,而非“Chinese New Year”,它收到很多似乎是中国网民的批评留言。
“从来没有什么农历新年,一直都是中国新年,几千年来都如此。”一名网友写道。
中国演员王鹤棣也因此遇到麻烦。当他所创立的个人服装品牌“D.Desirable”在Instagram上发布新春祝福时,使用了“Lunar New Year”一词,他的账号很快就被愤怒的中国网友占领。
该品牌很快删除了帖子,并重新发布了一条写有“Chinese New Year”的帖子。
而在另一边,韩国女子音乐组合“NewJeans”成员Danielle则面临完全相反的危机。当这名韩澳混血歌手在留给粉丝的讯息中使用了“Chinese New Year”一词后,她马上受到韩国网民的猛烈抨击。
Danielle随后在一份道歉声明中写道:“农历新年是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节日,我的表达是不恰当的,我正在深刻反思。”
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教授杨大利(Dali L. Yang)对BBC中文说,该争议是背后是多元文化和跨国背景下的文化敏感性问题。
“虽然在汉族地区是阴历(实际上是农历)新年,但生活在非汉族地区和其他国家的人们可能有不同的传统和文化,这些传统和文化自然需要一些认可。”他说道。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也持类似看法。他对BBC中文表示,农历新年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描述的是庆祝的时期,而不是所做的事情”。
他认为,尽管农历新年源自中国,但在各个地方的庆祝活动都有所不同,因此便会产生不同的称呼。
“例如,越南历法将明年视为猫年,其他地区则是兔年。 庆祝活动也可能发生变化。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便把他们的新年不再依照农历进行。”庄嘉颖说道。
越南也在庆祝农历新年,但不同于其他地区,人们庆祝的是猫年。
2019年,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宣布,将把当地的“中国新年”改为“农历新年”。当局表示,改名是为顾及各国人感受,以使该节日更具包容性。此前,该市的韩国、越南等非华人社区一直呼吁进行更名。
“文化盗窃”?
由于中国和韩国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两国网友近年来因文化归属大动干戈的案例也不止于农历新年。双方经常在网络论坛上指责对方进行“文化盗窃”,有时伴随着谣言与两国都有的民族主义情绪。
例如,中国网络上一直有“韩国人抢注端午节”的传言,但实际上,韩国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韩国江原道江陵地区一项具体的庆祝活动——江陵端午祭。
去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身穿传统朝鲜族服装的女性表演者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代表,在一个传递中国国旗的环节中出现,这在韩国引发轩然大波。
韩国政界及公众批评称,这是相当于主张韩服为中国文化。中国回应称,中国各民族代表身穿传统服饰出席冬奥会开幕式是“他们的心愿,也是他们的权利”,同时重申有关服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我认为这里有太多的民族主义,可能受到社交媒体的推动。”庄嘉颖说。“涉及传统、历史和民族主义的更激烈的政治争论正在加强人们对声索社会和文化标志的必要性的信念。”
不过,庄教授表示,这不仅是在韩国和中国之间,东南亚等其他国家也有类似争端。例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民众之间也存在关于某些菜肴和民歌起源的争论。
“但这些争论往往比较温和——可能反映出这些国家之间的摩擦和紧张局势较少。”他说道。
BBC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