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Blog2_Post

朱大可文章集

  • 作家相片Deco Ju

公寓,在失眠中燃烧

已更新:2022年3月19日



请允许我写下对一个遭到公众忽视的人的缅怀,并就这个人的故事作一次扼要的陈述。很久以来,他一直为失眠所苦。在那些没有尽头的长夜里,他必须悸痛地承受黑暗、孤独,丧失爱与生趣的虚空。他竟不能用睡眠和梦幻来拒绝他所面对的景色。


王羲之《丧乱帖》:胡河清生前最推崇的书法作品



而到了白昼,他看起来像是恢复了生命的信念。光线一如既往地环绕他,照亮了那些寻常的四周:破旧的家具、肮脏的墙壁,以及两个竖着许多图书的橱。有几个零星的朋友,偶尔叩响房门,使他感到短暂的快乐。读书,写字,画几幅幼稚的水墨画;也动身去学校教书,领一份稀薄的工资,在讲台上发出散淡洒脱的气息。


这一切都造成了人的错觉,以为他属于白昼,也就是属于一个日常经验的世界,至少,他与这世界达成了协议。而事实上他却仅仅属于我所说的那种黑夜,辗转反侧,沉浸在难以忍受的清醒之中,并且对自身命运和他所目击到的人文知识分子境遇作出判断。


1993年,是我同他过从甚密的一年。他时常来这里小坐,谈论文学、死亡命运,流露出对于生活的忧愤,而他的快乐并未因此而消失。他笑时总是露出整齐的牙齿,使我能感受到他的迂执和天真。无论如何,我都不能预料到他最后的那种难眠的苦痛与无望。在长期从事钱钟书研究之后,他背叛了这个以潇洒著称的形像。


几天以前,他越过住所高高的窗台,向着坚硬的大地决然一跃,--他就这样找到了可以最终睡去的方式,并藉此终止难以为续的人生。而当他永久睡去的时候,我们还得继续醒着,去目击那些被我们蔑视的事物的生长。


(附记:胡河清为青年文学批评家,去世前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职。他的自杀曾经引发文学圈的震动。本文当时在新民晚报发表时,由于某种敏感原因,胡河清的名字被“他”所替换)

1994年4月25日



原载《记忆的红皮书》,花城出版社,2008

Comments

Rated 0 out of 5 stars.
No ratings yet

Add a rat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