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Blog2_Post

朱大可文章集

底特律的哀歌——关于海德堡计划的随想

  • 4小时前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这里到处都是时间死亡的标记
这里到处都是时间死亡的标记

底特律的海德堡艺术计划(The Heidelberg Project),是一个时间风化后的梦境。这一由废墟构成的街区艺术,不只是对社区生活危机的回应,更象是一座工业文明的坟场,展示着一切曾被我们仰望、使用、消耗与遗弃的器物遗迹。时间考古学向我们露出了最残忍的一面。


我以战栗的心情在器物坟场里徘徊,接受“垃圾美学”训诫。艺术从庄严的美术馆墙上跌落,化为散布在空地与残破屋舍之间的碎片。斜钉在树上的时钟、被彩线缠绕的电线杆、涂写着意义不明的数字与箭头的木板……这些似是而非的符号,并非在精准地记录时间,而是为了一个文明崩解的事实。跟那些工业弃物一样,时间露出自己苍凉的尸骸。它静止在底特律——一座象征死亡的工业都市,没有人迹,也没有言语、声音和生命的迹象,只剩下赤裸而丑陋的弃物。在我看来,这种关于时间废墟的“静物写生”,比任何大师的画作更有力量。


自从1986年以来,艺术家Tyrone Guyton父子透过反覆出现的“钟面”与“数字”意象,向我们暗示一种无法抵挡的时间侵蚀。指针彷彿停止运行,数字如记忆失序般错乱排列。这里的时间并未流动,而是被掏空和悬置,一如伯格曼电影《野草莓》中的那个失去指针的钟面。这种零度时间构成了废墟的核心意象。


更多的记忆则藏在日常器物的垃圾堆里。旧鞋一双双吊挂在铁丝网上,如同无人认领的记忆。每一双鞋都是一段旅程的终点——劳动、迁徙、失业、流浪、逃亡……鞋子的主人已然消失,唯有破鞋存留,缅怀着那些无处可去的绝望旅程。


而门板、唱片、玩偶、锅盖、破布、木窗,则堆积在货柜与破屋墙上,如遗忘之物的集体记忆。这些本属于“家”的器官,在被肢解之后又再度拼贴,成为器物死亡的符号。是的,它们不再是实用的物件,而是解体的家庭与社群的具象化证据。


一种更为严酷的事实在于,成堆的生锈的汽车前盖,构筑了底特律汽车工业的全部记忆。它们在这里被制造出来,成为现代生活及其文明的标志,然后又在这里被解构,成为器物墓地中最核心的工业尸骸。它们不仅是关于生活瓦解的意象,而且也是关于工业衰败的严厉警告。它定义并宣判了现代文明的结局。


毫无疑问,“海德堡计划”不是一场装饰性的社区艺术,而是一次针对荒谬现实的残酷拷问。科技/工业文明的速度日益增速,消费欲望在毫无节制地膨胀,仿佛是被吹胀的气球,升向资本主义的幸福天堂。但过度制造的工业异化物却在覆盖地球,把它变成梦魇。“海德堡墓地”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人隐身其间,却是真正的主角。这里暂时还只是器物的废墟,但最终可能是人类及其文明的墓地。它遇见并企图说出未来的真相。时间在审判器物的同时完成了自我审判,并以死亡的形态挽留我的视线,迫使我止步和静观。我知道,这并非只对昔日的哀悼,而更象是一次对未来的凝望。


任何关于真相的陈述都是危险的。跟北京圆明园和宋庄的命运相似,海德堡计划曾经面对权力的威胁,包括市政府的拆除计划以及蓄意纵火事件。值得庆幸的是,它至今尚存,像一块致命的伤疤,横陈于底特律郊区,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哀悼。在远处的底特律河岸,衰败的城市还在那里奋力挣扎,试图抗争死亡的命运,从废墟化的噩梦中重生。这是底特律的哀歌,也是它喊出的希望。

2025年4月21日写于纽约




















Comments

Rated 0 out of 5 stars.
No ratings yet

Add a rating
朱大可logo_edited_edited_edited_edited_edit
  • Facebook
  • 領英
  • Twitter

网站架设、内容编撰、版面设计和维护:杰夫

©2022 by Exploring Chinese Culture : Zhu Dake's Speach.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